陶瓷网:关于如何应对陶瓷行业洗牌的思考

2015-08-06
来源:

《陶瓷行业大洗牌 6天内3家陶企陷入倒闭危局》 、 《陶瓷行业洗牌 在所难免》 、 《陶瓷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这样的文章、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陶瓷行业跨过坎坷的2014年,进入了依然不太顺利的2015年。从资深行业人士的总结看,目前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点危机:


第一:我国GDP增长放缓、经济有下行风险,特别是国家压缩房地产投资,带动了很多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其中陶瓷产业也是受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第二:2008年的金融刺激政策刺激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下来陶瓷行业的不科学扩张,产能释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饱和。2008到2009年建成了不少“亚洲最长的陶瓷生产线”,造成当前产区瓷砖产能严重过剩。


第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所谓的生产成本上涨指的是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成本上涨和优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方面共同影响,导致陶瓷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第四:今年国家新《安全法》、新《环保法》、新《建筑卫生陶瓷准入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物的特别排放限制值”的付诸实施,将促使企业不断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促使行业竞争加剧。


第五:大部分的陶瓷企业在品牌投入几乎为零,走OEM代工生产路线,遇到行业不景气,就容易集中爆发倒闭潮。


我们在思考如何走出困境时候,依然会根据危机的根源来找对策。对于国内需求的放缓,陶瓷网建议扩展海外销售渠道,特别是周边的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陶瓷网的熊主编透露,他认识的一些朋友把业务做到缅甸,售价比国内的价格要高,虽然有物流方面的成本,利润依然要比在国内更高。为了应对人力成本的过快上涨以及环保带来的生产成本提升,该朋友的公司考虑在缅甸建厂......这是典型的走出去战略。


除了走出去战略之外还有一种战略,就是内部竞争力提升。


更多的中小型陶瓷企业面临一个问题,在品牌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效应的同时,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伴随着电商平台、互联网+、O2O等新商业模式平台的出现,价格越来越透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显得尤为突出了,那就是减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是刚性的,短期内是调整是需要经济大环境的调整,因此不可控,那么剩下的就是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主要是设备费用、能源费用了。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因此节约能源成本就成了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的手段。


2014年国内的陶瓷企业,基本上都经历了“煤改气”的阶段,很多问题也因此凸显出来,例如燃料成本上升,企业竞争力下降,这是我们很多企业还没有注意到,煤改气其实是一个系列工程,煤改了气之后,还需要调整炉窑结构、改变烧成方式等配套工作。因此我们陶瓷企业可以关注下相关改造后的配套工程,从而实现用气成本的降低。


从目前市场的节能发展看来,陶瓷压机的节能改造也在逐步成为市场热点,而陶瓷的生产数据表明,陶瓷压机的耗电量占整个用电量的占比比较大,随着变频技术的日趋成熟,陶瓷压机的变频节能改造已经帮助了一些企业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网记者经过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服务企业,有幸采访到了目前在陶瓷压机伺服节能方面有大量成功案例的知名企业-能之原公司的市场部熊定生,“目前经过我们改造过的陶瓷企业,普遍节能率在25~50%,平均在30%,节能效果很可观,当初晋江的一个客户做测试,改了一台伺服节能系统,每年节约了8万多,而他的企业,该企业有200多台,按照测算,一年可有效节约过千万的电费。客户最关心的稳定性的问题,因此采用了最先进的伺服电机以及伺服驱动技术,我们所有的项目的故障率平均低于2%。”


陶瓷网:关于如何应对陶瓷行业洗牌的思考


经过一轮的调研分析,关于我们如何应对陶瓷企业危机,综合看来就是两个方面。首先,大胆走出去,抢占国外市场;其次,更多的中小企业要在省成本上花功夫,要舍得在煤改气的配套工程、陶瓷压机和球磨机的伺服节能上投入,要投入到位,充分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用节能投资公司的钱,来全面改造,把省出来的钱分一部分给节能投资公司,才能结合先进技术,先进资本,实现真正的成本的节约。


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危机的时候不采取任何措施。我相信飓风过后,基础扎实的企业就会脱颖而出。